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

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
  • 書名: 清代台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
  • 編號: HC083
  • 編著: 施添福
  • 出版日期:
圖版
壹、清代竹塹地區的「墾區莊」─萃豐莊的設立和演變
一、竹塹地區拓墾的契機
二、墾區莊的形成
三、萃豐莊的始墾年代
四、萃豐莊墾區的範圍
五、萃豐莊的組成和演變
六、萃豐莊的社會秩序
七、結論
貳、清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一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
一、緒論
二、竹塹地區土牛和土牛溝的構築年代
三、土牛和土牛溝的位置與分佈
四、人文地理區的形成過程
五、人文地理區的社經特色
六、結論
參、清代「番黎不諳耕作」的緣由─以竹塹地區為例
一、清中葉以前熟番的生產技術
二、乾隆中期以前熟番杜賣土地的緣由
三、乾隆中期以後熟番杜賣田園的緣由
四、結論
肆、竹塹地區傳統稻作農村的民宅─一個人文生態學的詮釋
一、緒論
二、民宅空間的文化意義
三、傳統雙冬稻作的建立
四、稻作農村生態系的建立
五、結論
伍、清代竹塹地區的聚落發展和形態
一、緒論
二、理論基礎和架構
三、地理環境的特質
四、拓墾過程和聚落發展
五、拓墾組織和聚落原型
六、維生方式和散村的普及
七、贌耕制度與散村的維持
八、結論
附錄
一、台灣歷史地理研究劄記(一)─試釋土牛紅線
二、台灣歷史地理研究劄記(二)─竹塹、竹塹埔和「鹿場半被流民開放」
三、紅線與藍線─清乾隆中葉台灣番界圖
四、歷史第理學與台灣史的研究
五、聚落研究和地形圖─以員山南重埔和楊梅壢長崎坑為例
六、從台灣歷史地理的研究經驗看客家研究

相關圖片

清代台灣的.jpeg
發布單位 :
史料文獻科
公告日期 :
2008-12-19
回首頁
回上一頁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