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

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
  • 書名: 清末關西地區散村的安全與防禦
  • 編號: HC047
  • 編著: 邱瑞杰
  • 出版日期: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關西地區之地理環境與開墾特性
第一節 地理環境特色
一、地理區位
二、山勢
三、水文
四、地貌及作物
第二節 歷史沿革與墾拓過程
一、關西地區行政沿革
二、拓墾過程
三、小結:關西地區開墾的特性
第三節 族群分布與族群互動
一、不同族群的地理分布
二、族群間的相互關係
第四節 清代關西地區土地開墾模式與演變
一、早期漢人土地的取得
二、清代關西地區的土地所有型態
第五節 關西地區村落的一般性描述
一、關西地區村落的一般特性
二、關西地區開墾過程的村落社會特性
第三章 聚落墾拓與建庄過程中對實質環境之安全與防禦要求
第一節 墾拓與防禦需求下的聚落擇址
一、聚落擇址的條件
二、聚落建庄的考慮
第二節 在安全防禦需求下的聚落空間營造
一、人為構築的防番設施
二、聚落的整體防禦
第三節 防禦觀點下的民居空間
一、聚落發展過程對防禦的考慮
二、墾拓過程中民宅的構造變遷
三、具防禦性的民宅空間
第四章 墾區神明信仰與聚落安全
第一節 村廟祭祀與祭祀圈的影響
一、村落性祭祀圈
二、超村落性祭祀圈
三、跨領域性祭祀圈:枋寮褒忠義民廟祭祀圈
四、小結
第二節 伯公的影響
一、伯公的種類及其在庄民心中的作用
二、伯公的方位及祭祀活動
三、伯公祠的形式及變遷
圖目錄
圖2-1-1:新竹縣輿圖
圖2-1-2:關西地區街庄分佈圖
圖2-1-3:清末關西地區耕地分佈圖
圖2-1-4:清末關西地區茶園分佈圖
圖2-2-1:清代關西地區開墾過程圖
圖2-2-2:關西地區無主大墓公分佈圖
圖2-3-1:乾隆26年漢番界線圖
圖2-3-2:乾隆55年族群分佈圖
圖2-3-3:光緒13年後的人文地理區隔
圖2-3-4:清末竹塹地區的閩客分佈圖
圖2-4-1:關西地區屬保留區範圍內的土地所有型態
圖2-4-2:塧墾區內的土地所有型態
圖2-5-1:關西地區之咸菜甕墾區
圖2-5-2:散點佈局的材落
圖2-5-3:關西地區散村形成過程示意圖
圖3-1-1:清末關西地區的村落分佈圖
圖3-2-1:嘉慶年間關西地區的隘防線位置
圖3-2-2:道光年間關西地區的隘防線位置
圖3-2-3:光緒初年關西地區的隘防線位置
圖3-2-4:光緒十五年關西地區的隘防線位置
圖3-2-5:清末關西地區隘寮分佈圖
圖3-2-6:空曠的水田景觀
圖3-2-7:水車引水圖
圖3-2-8:宅屋附近水圳形勢圖
圖3-2-9:清末老社寮的防禦系統
圖3-2-10:關西地區村落的理想防禦體系示意圖
圖3-3-1:老社寮曾屋的防禦體系
圖3-3-2:石門陳屋的防禦體系
圖3-3-3:民宅敷以稻稈的外牆
圖3-3-4:院牆內側祭祀天公之「神龕」
圖3-3-5:院牆之構造細部
圖3-3-6:關西地區的傳統民宅形式
圖3-3-7:民宅的塌壽入口及兩側的槍孔
圖3-3-8:槍孔位置及構成的火網圖
圖3-3-9a:公廳兩側廂房之樓棚所在的防禦空間
圖3-3-9b:兩側橫屋尾間之樓棚所在的防禦空間
圖3-3-10:槍孔所在的戰鬥空間
圖3-3-11:大門後的桿栓
圖3-3-12:老社寮曾屋公廳的連楹榫眼
圖3-3-13:民宅的內廊式通道
圖3-3-14:民宅後巷位置圖
圖3-3-15:民宅水井位置圖
圖4-2-1a:清末關西地區各公廟祭祀分佈圖
圖4-2-1b:清末關西地區參與新埔褒忠義民廟之祭祀圖分佈圖
圖4-3-1:燥坑庄分化後的大伯公祭祀圈分佈圖
圖4-3-2:田頭伯公遺址
圖4-3-3:燥坑庄的合境伯公
圖4-3-4:小廟加拜亭形式的伯公祠
圖4-3-5:堆石型態的伯公
圖4-3-6:簡易石版砌築的伯公祠
圖4-3-7:精細石版砌築的伯公祠
圖4-3-8:小廟形式的福德祠
表目錄
表2-2-1:關西地區村落名稱變遷表
表2-2-2:乾隆60年至咸豐2年間咸菜甕地區每甲田供納的隘量大租
表2-2-3:關西地區墾拓過程
表2-2-4:光緒四年咸菜甕遭番兇殺之庄民
表2-4-1:清代關西地區保留區內開墾情形
表2-5-1:大正四年關西地區各庄人口數及戶數
表2-5-2:光緒二十一年關西地區各庄的約略人口數
表2-5-3:日據末期關西地區村落戶數統計表
表2-5-4:關西地區的原籍區分表
表3-1-1:關西地區以自然地形作為村落名稱之地區
表3-2-1:清代關西地區村落的防衛系統
表4-2-2:關西地區之村落性祭祀圖
表4-2-3:關西地區之超村落祭祀圖
表4-2-4:清末關西地區村落所屬義民廟輪祀祭祀區表

相關圖片

清末.jpeg
發布單位 :
史料文獻科
公告日期 :
2008-12-19
回首頁
回上一頁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