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為東興圳公三公園打造活潑的「水圳故事圍籬藝術廊道」親子休憩所

 「2021竹北東興圳公三公園『東興水圳故事館圍籬藝術廊道』」藝術裝置計畫委託案已竹縣景點再加一!即日起開放大家自由觀賞,歡迎鄉親前往參與裝置互動藝術,走入活潑的客家語文廊道,認識竹北東興圳的人文故事。
  縣長楊文科將於18日也特別與學童一起開箱!帶領在地的學童們認識客家語文,讓民眾更了解在地的水圳文化。此次的圍籬裝置藝術主題內容包含客家語文廊道、東興水圳故事、水圳文化符號等,可以透過掃描竹編展示版上面的QRCODE,連結進入縣府文化局的官方頻道,聆聽客語朗讀內容,並且透過連結東興圳景觀公園的影片,讓大家更了解水圳公園景觀的建置由來。
  縣長楊文科表示,本案作為東興景觀再造的永續故事開端,位於公三公園內的老屋,未來將整修成為水圳故事館,提供兼具社區交流、藝文展演等多功能空間,在故事館圍籬周邊即可以看到以卵石疊砌圳道、生態島濕地,用石塊縫隙讓動植物棲地,創造生物多樣性、景觀和生態環境,未來水圳故事館的建立,將竹北人文藝術及居民休憩與自然生態及水圳文化景觀結合,落實日常生活中,讓都市環境更臻理想。因此故事館預定地的工地圍籬藝術,將成為故事館的開端,邀請文史學者及藝術家共同參與,未來不定期舉辦生態或藝術主題親子活動。
  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藝術觀點的安全圍籬,是另一種城市美學趨勢,過去的安全圍籬,是一種工程的物件,所訴求的在於一種關於『工地』與『非工地』間的『界線』,標準僅在於安全與界定兩件事,而當代藝術中的圍籬藝術已變身為,建物完成前的先趨使者及週邊環境的代入者的重要角色,而非自我區隔於城市環境之外,是象徵一種美麗的等待感受物件。
  以時間觀點來看水圳藝術圍籬的環境思考,從工地圍籬至公眾環境文化的生成,例如自然中的老樹、落葉、日月水流輪迴,或是環境演化中的生活記憶物件,均隱含著時間及文化的痕跡。水圳文化將地域與人文於時間軸上演化過程的累積,竹北水圳週邊聚落,就地域環境構成的建築、景觀、文學史詩、當代論述等;均非僅止於某段特定的過程,而是在過程中,集聚著不同的人文與環境變遷,所記錄出的一段段回憶成果。
  水圳故事館系列內容可發展成文化局對於親子說故事、文史工作坊、耆老帶路等系列活動之主軸延伸,故事館有了相同地點與不同時空及不同背景的串連,讓民眾參與活動更顯得活潑有深度。
 
發布單位 :
展覽藝術科
聯絡人員 :
王小姐
聯絡電話 :
03-5510201 分機 805
公告日期 :
2022-07-19
回首頁
回上一頁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