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木匠師百餘幅珍貴建築圖稿,家屬慨然捐贈文化局

出生於日治時期的北埔客籍匠師鍾娘德司阜,為新竹地區著名的大木匠師。鍾娘德司阜曾手繪多處工廠及廟宇建築圖稿,包含過去北埔、竹東、寶山地區的製茶廠、峨眉隆聖宮、中興國王宮及獅山勸化堂等百餘件作品,並由其後代保存至今。鍾家後代慨然將現存的2百餘件圖稿捐贈予文化局,並於今日與國立臺灣博物館、南埔社區發展協會及姜阿新洋樓各方代表們齊聚北埔南昌宮,進行圖稿點交,一同見證這段文物保存歷程。
  新竹縣長楊文科表示,北埔膨風茶人人知曉,過去北埔茶業鼎盛,除了北埔有優質的種茶條件外,另外仰賴的就是工廠的大量生產;而茶金故事中所出現的永光大坪茶廠,便是由鍾娘德司阜所設計及承攬的建造工程。另外知名的縣定古蹟北埔姜阿新洋樓,其大木結構亦出自於鍾娘德司阜之手,足見其匠藝風華及在地風土特色。
  文化局長朱淑敏表示,這批建築圖稿一度因研究需要離開北埔十餘年,在鍾家後代與南埔社區發展協會鍥而不捨努力下,於113年回歸。文化局原規劃以價購方式保存,感謝鍾家後代慨然將所有圖稿全數捐贈;又因紙質文件劣化嚴重,感謝國立臺灣博物館透過建築圖說數位典藏計畫,加速這批圖稿掃描作業、保存珍貴史料。
  國立臺灣博物館林一宏研究員表示:鍾娘德雖非廣為建築學界熟知之匠師,然而其建築技術與藝術表現均有高水準。這2百餘件建築圖的時間從日本時代起跨越了幾十年,依據圖說所建造的作品廣布在新竹、苗栗、甚至花蓮玉里,像是獅頭山勸化堂超昇寶塔、永光大坪茶廠等等,都是各地的重要時空座標。相對於臺博館十幾年來徵集的十幾萬面建築師所畫的圖說,鍾娘德的建築圖是罕見的匠師體系工程圖說,具有特殊價值,臺博館非常榮幸能與新竹縣政府文化局合作。
  為推廣本縣客家傳統建築特色,文化局也計畫於115年辦理「客家建築工藝特展」,屆時將搭配展示主題,將數位化的成果展出,帶領民眾穿越時空,回到匠人堅持及精益求精的那個年代,重現鍾娘德司阜的心血。
 
 
發布單位 :
博物館科
聯絡人員 :
吳先生
聯絡電話 :
03-5510201 分機 611
公告日期 :
2025-06-25
回首頁
回上一頁
分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