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語音導覽

客語
語音導覽

 

清領時期的竹塹

來到清領時期的竹塹,是不是已經發現這裡的空間被劃分為兩塊呢?一邊象徵的是漢人拓墾的世界,另一邊則是原住民生活的山林,當中的分界線就是「土牛溝」。

 

土地是固定的,但是移入的人口卻變多,在不同的利益取向下,漢人與原住民的衝突四起,清代為了防止雙方的紛爭,在沒有自然險阻的地方就會挖溝堆土,築起一條人為的界線,因為隆起的土堆像趴著的牛,所以稱為「土牛」,沿著土牛的深溝就是「土牛溝」。

在漢人移墾之前,原住民比較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概念,直到清代,原住民生活空間受到壓迫,竹塹地區被納入大清帝國,開始有了土地跟稅收的制度,原住民對土地的觀念也隨之轉變。展場中,漢人與原住民區塊的大小,其實也暗喻了當時原住民生活空間受到擠壓的狀況。

清代新竹堡圖 淡新檔案11714案 台灣大學提供

回官網
語音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