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從隘庄到茶鄉: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1834-1911)

從隘庄到茶鄉: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1834-1911)
  • 書名: 從隘庄到茶鄉:新竹峨眉地區的拓墾與社會發展(1834-1911)
  • 編號: HC260
  • 編著: 吳憶雯
  • 出版日期:
本書旨在說明1834-1911年,位於今新竹縣的峨眉地區,在金廣福墾號帶領下,其聚落社會的發展歷程。藉由移民拓墾的路線與聚落的發展可以得知,漢移民在本區設隘開墾的過程中,深受地理環境與物產資源的天然條件與背景的影響。
吳憶雯小姐從峨眉地區土地經營的方式、經濟生活型態與宗教信仰三個層面,探究「土地拓墾」與「設隘防番」的生活事務、樟腦事業經營、水圳開鑿及以信仰原鄉保護神成為其最大的精神依託的宗教信仰,逐漸論述形成之具有移墾特色的漢人社會。
透過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聚落、拓墾、經濟與宗教層面的說明之後,進一步透過《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中的鬮書,以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典藏的族譜資料之量化分析,來討論峨眉地區的家庭結構與類型,以及影響家庭結構之「分家」與「繼承」的情況,藉以瞭解組成社會的基礎單位─「家庭」的組成與演變。研究分析整理所得之資料,在各篇章進行議題的論析,即是本書的特色,也是釐清清代峨眉地區發展歷史面貌的最主要因素。
最後,並以富興曾家、赤柯坪黃家與富興楊家為例,探討主導清代峨眉地方社會的家族形成,以及個別家族與地方社會的互動關係。而這些代表性家族,在土地拓墾上藉由「家族公號」的組織名義,進行置產投資,一方面得以維繫親屬血緣關係,一方面則是預防代代分家造成家族嚴重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有後代於新竹峨眉鄉擔任行政要職或民意代表,其勢力自清代以後,歷久不衰之因在於「家族團結」和「子孫興旺」,這亦是漢人移墾社會的特色之一,也是客家文化特色的展現。

相關圖片

峨眉案~1.JPG
發布單位 :
史料文獻科
公告日期 :
2015-07-01
回首頁
回上一頁
分享
分享